微信推出小程序后,大家对于小程序能否危机APP、OS平台及应用的争议很大,有些人认为小程序会取代APP,而有些人却认为“取代APP”这种说法有点儿言过其实了;有些人认为微信推出小程序的目的是要做OS,而有些人却认为微信由于自身的缺陷,即使小程序也不可能帮助它成为OS,它只可能依靠小程序在内部形成“事实上”的OS。关于大家对小程序可能带来哪些改变的一些争议,下面将对其做具体解释。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6年1月11日的微信公开课上透露,微信要推出“应用号”。据张小龙当时的描述:“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在平时这个公众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APP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
微信应用号被大家讨论了很久,很多人认为微信这次开展大动作的目的是想把用户使用APP的动作都集中在微信上。用户无须再安装太多的应用,以后应用将无处不在,无须下载安装卸载。
在前文也说过,微信之所以要做小程序,其一部分原因是“解决服务号无法高频使用问题”,还有更直接的原因是建立微信生态体系。如今,随着小程序公测已经打开,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便形成了微信的四大生态体系(如图所示),从而让微信更具公开性。
微信四大生态体系
众所周知,APP除了开发成本高以外,下载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很多APP下载后的使用频率低,很可能一个月都不会使用一次,因此,APP的卸载率高,这无疑增加了开发者的下载成本。此外,APP的流量成本目前也在急剧攀升,很多初创企业最后都倒在了流量上面。因此,小程序对于APP初创团队来说是有好处的,它将大大降低开发成本、下载成本和流量成本,因为微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流量入口。
微信小程序除了对初创企业带来好处以外,它给用户也带来了不少便利,因为用户有了小程序以后,手机上就可以少下载安装很多软件,比如,那些平时打开频率不高的软件,这时用户可以完全用小程序代替。
况且微信小程序的本意就是为了“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所以它的推出,毫无疑问会对现有的APP生态造成一定的冲击。于是,当小程序发出内测邀请之后,很多人便大胆揣测“不开发APP的日子真的来了”、“小程序会彻底取代APP”,不过,那些把小程序和APP画等号的人,着实有些言过其实了。下图所示为小程序与APP的关系。
小程序与APP的关系
小程序“无须下载即可使用,开发成本更低,开发更加简单”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小程序的优势很明显,但有了小程序,有些APP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如果有人还在问“小程序”会革APP的命吗?在这儿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不能,“小程序”并不能完全替代APP,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所示)。
小程序不能取代APP原因
1、HTML5的小程序体验不如原生APP
众所周知,原生APP运行快,系统更加流畅,能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而“小程序”只是一个功能比较简单的轻应用,它现在只能为用户提供一些简单的功能,因此,小程序在很多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还是比不上原生APP的。
2、APP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总体还很高
HTML5和APP的产品定位在小程序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界限,两者的区分除了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外,其核心区别还在于入口的需求,而且现在还并不会因为小程序的加入有巨大的改变。下面从iPhone现有的格局来看,对APP和HTML5产品作比较,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APP与HTML5产品消费门槛比较
从图可见,APP获取用户的门槛比HTML5产品高很多,但高门槛自有高门槛的好处,它会使用户的二次消费门槛降低,而这也是APP的独有优势。APP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它现在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总体还是比微信公众号高很多。目前,虽然微信的活跃度居高不下,但这并不代表公众号或者“小程序”的活跃度就高,因此,小程序未来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如何,至少现在还是未知的。
3、小程序只能适合部分应用场景
张小龙希望微信小程序对用户来说,应该是“无处不在、触手可及、随时可用、用完即走”的一种“小应用”,其重点在一个“小”字上。那么,低频、非刚需、轻量级、功能单一、不需要调动太多系统级能力的应用似乎更适合小程序。而对一些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小程序还是有一定的弱势的。
高频场景的服务依然适合以独立APP作为阵地,就像微信给京东开辟了最明显的“购物”二级入口,也只是增量而已,自己的APP仍是主阵地,即使在体验上大大增强的微信小程序也难以改变这个事实。
除了关心小程序的产品形态,用户也同样想知道小程序更适合哪些领域的产品开发。根据众多实践案例,总结出小程序适合哪些领域的产品开发,其经验如下图所示。
小程序适合领域的产品开发
小程序适合领域的产品开发
如图2-5中的D和图2-6中的H,许多付费的O2O类、生活服务类、桌面工具类、聊天增强工具类以及群管理业务工具类等使用频率不高,功能单一、使用频率低的领域也许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切入口。这些长尾服务需求频次小又不具备独立成APP的能力,因此选择背靠微信这棵大树才能更好地乘凉。
经过实践分析,中小企业更应珍惜微信的这次变革,比如,像花店这样的企业,符合业务简单、低频场景、长尾服务的特点,它就非常适合做微信小程序,这些企业只需要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内嵌HTML5,迁移成小程序,就能改善下单流程、客服等方面的体验优化,从而更好地维系用户。
4、微信对小程序某些功能有限制
“小程序”是基于微信体系做的程序开发,这对微信自身的产品研发和推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微信在某些方面做一些限制和管控也是无可厚非的。2016年11月3日,小程序便开始公测了,但小程序能否开发,还需要微信的审核,一些不符合微信要求的内容,微信是不予通过的。
小程序除了要通过微信的审核以外,可能还要面临被封杀的危险,这方面对有些创业者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弊端。因为小程序内的很多数据都停留在微信平台上,不能掌握在开发者或者创业者自己手中,一旦小程序像微信公众号一样被封号,那么他们辛辛苦苦积累的数据就会付诸东流,这也是很多创业者不可承受的。可见,虽然微信小程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微信对小程序某些功能的限制也是大家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微信小程序的出现虽然对APP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威胁,但并不像很多人鼓吹的那样小程序会取代APP。另外,HTML5会颠覆APP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时髦,但实际上,根据国际科技媒体的数据显示,目前80%的APP采用了HTML5技术混合开发。由此可见,APP与HTML5不是相互终结,而是相濡以沫的关系。
微信小程序,作为APP与HTML5当前最完美的融合,不但能够规避原生APP的竞争红海,充分利用微信8亿用户带来的巨大流量资源,并且具有极低的开发成本和极高的容错空间。而且小程序与广泛的HTML5内容一样,几乎能以任何互联网服务内容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基于微信,在单个地域级别的服务应用领域,更是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在此前提下,小程序的潜力可以想象。
微信小程序出现之后,很多人对它都有诸多猜想,有人认为微信未来要做手机上的OS,其实,这样的定位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手机OS的核心是APP收藏夹,而微信属于聊天窗口,这个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况且小程序只是微信在公众号上的一个小升级,还不算是一个新东西。例如,微信中已有的滴滴打车应用就是最典型的小程序,用户不用下载滴滴打车APP,直接在微信“钱包”中就可以找到滴滴打车服务,而且微信也可以提供定位、支付功能,还不用烦琐的注册、登录,几步就可以实现打车服务,这比专门下载一个滴滴打车APP要方便简单很多。那么小程序让微信升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小程序升级内容
1、微信开发能力多了
如今,微信开放的能力更多了,交互更丰富了,功能更强大了。例如,程序开发者可以基于订阅号和服务号开发更多功能,比如,工商银行、顺丰速运、中国移动、广州公安等刚需服务都可以做成一个小程序,而且正是因为微信对外开放其能力,才形成一个庞大的“微信开发者生态”。
2、用户应用更方便
小程序出现后,用户可根据需求在微信上搜索应用,并直接使用应用,而不用像过去那样先关注再使用某些有限的功能。而且用户使用应用的方式与常规APP的体验很类似。
3、用户导入能力更强
开发者一直都非常重视微信的用户导入能力,可以说,微信的用户生态和腾讯的地图、ID、支付等健全的基础能力对开发者是最核心的吸引力。一些有想法的开发者可先基于微信开发一个小程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已有APP的开发者,则可通过小程序将用户间接导入到自己的APP。
虽然小程序让微信在某些方面做了升级,但它也有一些先天缺陷,其先天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小程序先天缺陷
1、流畅性低
从表面上看,小程序似乎拥有OS的所有接口,但是小程序毕竟是基于微信的,微信本身虽然是一款超级APP,但它依然是OS上的一个APP。鉴于此,小程序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是不可能像原生APP一样流畅,因为小程序无论实现哪些功能,它都会比原生APP多一层计算,因此,小程序无论是从处理器还是内存、耗电等方面,都会降低效率。
另外,微信在庞大的用户量下,如果再承载小程序功能,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体验。因此,小程序天生注定不能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也不适合一些高频服务。
2、服务受限制
小程序在个性化功能、交互方式、离线数据等方面都受限制,因此,类似于美图秀秀、高德地图、大型游戏等服务应用将不会在小程序中出现。小程序更适合一些使用频率低、功能相对少,并且有服务属性的应用。
从小程序的天生缺陷可以看出,微信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OS,它也不可能做一个OS,但它可以成为一个“事实上”的OS。因为微信推出小程序的目的是补充服务号没有满足好的高频使用场景,有了小程序,微信可以三管齐下。
微信三管齐下
如今,订阅号可以解决用户的阅读需求,服务号可以满足用户的低频服务需求,现在小程序定位于用户的高频使用场景,这样用户便能占用更多的用户时间、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服务入口,从而让自己成为“事实上”的OS。
上一篇: 微信小程序产品定位
下一篇: 微信小程序每日必读新鲜资讯(四十五)
精彩推荐